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术动态】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道规划 “保护它们,造福我们”精彩回顾

点击量:498 日期:2021/10/01 作者:组委会 编辑:刘野

由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联合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21928日上午成功举办了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论道规划“保护它们,造福我们”学术活动。

会议由沈阳建筑大学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石铁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沈中伟教授和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军进行开场致辞,石铁矛教授、杨青娟教授和毕凌岚教授主持,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王云才教授、天津大学英才教授朱玲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靳东晓高级城市规划师、奥雅设计董事长李宝章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干靓副教授、清华大学365足球外围平台官网赵智聪助理教授、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胡佳副总经理、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吴洋副所长等十位演讲嘉宾。从城市区域生态多样性支撑环节、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福祉、生境单元保护与城乡空间规划策略三个方向展开对于城市区域生境空间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展开讨论,共同探索符合城市发展和匹配地域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众福祉的规划策略。

沈阳建筑大学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石铁矛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过去70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保护区区划和规划等工作,在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生物多样性面临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威胁,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丧失形势严峻,直接威胁人类的粮食、健康和安全等福祉。今天我们相聚成都,探讨城乡规划建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的先进经验。希望业界同仁在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做出更多积极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沈中伟教授在致辞中谈到:成都作为建设公园城市的样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直接反映和表现还不足,因此需对于城市生态塑造多样性需要和城市原生植物的生境进行深入研究。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大学科相互支持,在全国推进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尚需要各位同行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合作,为推动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军在致辞中谈到:公园城市是体现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是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和世界城市文明的时代探索。成都设计咨询集团的成立是为了建设践行公园城市示范区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战略安排,集团子公司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成都发展历程中的见证和参与者,是成都生态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设计的践行者。希望通过此次论道,针对城市空间配置、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专业领域进行思想交换,拓宽视野,与上下游单位展开紧密协作,共同谱写公园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沈阳建筑大学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院长石铁矛教授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为题进行主旨报告,石铁矛教授报告中强调世界生物多样性锐减状况影响人类发展,生物多样性反映城市生态状况,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城市化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非常大的威胁,其原因在于人类的活动没有考虑到自然界生物原有的生境空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造成空气污染和局地气候变化,直接威胁市民健康,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该使景观格局合理,并尽量减少人为活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促使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保障,造福人类。气候变化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双碳目标下增汇是关键,考虑到自然界、自然要素和一部分人工要素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在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空间结构,以合理的种群配置、郁闭度和密度特征提高碳汇能力;水生态和水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应该考虑对于水生态安全以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安全;生态修复角度则通过矿山修复为例通过植被修复支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卫生安全角度提出保持合适的稀释效角度探究生物多样性与公共卫生安全的关系。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鼓励共同努力构建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环节中,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王向荣教授以《城市中的荒野与生物多样性》做报告,王向荣教授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和干预时空特征将荒野分为初级荒野(很少人为干预)、次级荒野(人为控制不再继续)两类,并指出城市有机会存在次级荒野,如耕地撂荒等就是由自然重新接管进行再野化的过程。荒野具有更加复合和宝贵的生态价值,能够综合生态、安全、游憩等多种功能,有让人了解该土地过去或者未来没有人干扰的面貌特征的可能性。并以德国某砖厂和柏林墙为例介绍国外城市空间再野化,同时以江洋畔公园生态修复为例介绍我国再野化工作,以法国雪铁龙公园和欧洲街区为例讨论绿色空间是否真的或如何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出城市次生荒野有限,城市公园看似绿色但投入管理成本非常高,且生物多样性功能有限,绿地作为城市必不可少谋求人和自然平衡珍贵的土地,应认识到荒野价值和欣赏到荒野之美,明晰荒野所具有强大生态和社会价值,我们在城市建造过程中应当拿出部分土地进行类荒野景观设计,构建城市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云才教授以《自生植物强化大都市绿道植物多样性》为题作报告,王云才教授指出全国各地绿道差异性较大,在设计角度、设计模式、追求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人工化绿道设计成为常态但并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通常具有高成本、高维护和高机会成本的特征,因地制宜低资源消耗设计的模式和最大物种生存概率设计模式,同时能够提供人们健康使用绿道的设计范式具有生物多样性支撑特征。提出城市环境中自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突破,自生植物分布在被人们所忽视但具有高生态价值的空间,呈现出破碎化的特征,城市绿道是强化破碎化城市环境中网络性和连接性并推动生物多样性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因此关注绿道这种独特形式需要明晰到底有哪些自生植物物种,影响其健康的因素,其团队对上海78条绿道进行自生植物重点调查,发现绿道长度、植被区域面积、种植风格、管理强度以及距离城市边缘区的距离影响绿道自生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绿道空间和绿道设计提供参考和支撑,为自生植物留下空间以推动周边空间生物多样性提供可能性。

天津大学英才教授,沈阳建筑大学特聘教授朱玲教授以《沈阳地区多年草本植物研究与设计实践》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有非常多生态修复的机会,对于城市绿地认知从景观转变为对包括生物多样性目标的生产力特征,城市绿地转型应该在夯构生态基底的基础上转变为生态型绿地。在沈阳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践行生态种植的方式,包括大尺度植物顶级群落,乔灌草组合的多样性生境,到结合空间活化的健康景观和韧性景观,提出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发展诉求,并通过对乡土植物的挖掘和实现保持景观的基础上实现生物多样性。并分享了介入该领域的缘由以及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通过成立辽宁重点实验室展开有关生态植物、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健康景观、环境与景观、韧性景观七个方面的相关研究,完成了对于乡土植物景观化的基础研究,将进一步展开更加有深度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希望更多的研究单位和企业参与到对于北方高寒地区动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在提高生态价值和生态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关注景观效果,实现对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和提升。

在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福祉环节中,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 邢忠教授以《山地城市边缘区多样性生境保护与多元公共产品输出》的报告中指出,山地城市边缘区因特殊的环境特征与地理区位,存在“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孕育出多样性物种赋存生境,蕴藏多元公共产品,如何通过规划促进公共产品的保护与输出,是报告的研讨主线。结合重庆大学城乡生态规划技术科学团队的研究实践,报告探讨了山地城市边缘区生境建设中的问题:1)多样性特征丧失:忽视微地形变化、肆意改变地貌;2)多样性物种赋存生境退化:重视规模机械化生产农田、忽视零散野生食物产地;3)多元公共产品输出较少:包括高品质食物供给减少、自然公益产品产出受限、游憩供给不足等。针对问题,报告提出促进山地城市边缘区多样性生境保护与多元公共产品输出的规划路径:制订多元目标、输出公共利益、规划、评估、管控三位一体,并展开具体研讨。

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广东园林学会理事会理事 李宝章以《生态的诗意和土地情感》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奥雅从情感和文化切入生态景观,更加容易体现生态的诗意和土地的情感,通过对比英国科茨沃尔德水上波顿和贵州安顺石头寨打开切入点,提出现代生态景观是不是可以超越理性表达与科学性的主题的问题,并结合黄河嫩滩景观规划在保持生态特征融入诗经中的文化诗意展开探讨。并通过光明科学城的案例解析高强度的发展与现代生活和绿色生活的融合,通过生态优先和一体化设计将建筑、景观和规划结合在地文化进行场景化呈现。以此为案例探讨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上的现代景观如何回归生活本身,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将社区生活融入城市发展,最终构建生态的诗意和土地情感。

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佳以《基于生物习性的设计实践——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生物多样性案例分析》为题的报告中指出从成都自然禀赋谈及区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如何打造为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与景区化空间。她强调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打造离不开人活动和参与的中心公园。并以青龙湖区域为例,解析在整体设计中如何通过动静分区将市民游客引入的同时,通过静态保育区强制把人的活动和鸟的互动隔离开来,结合鸟类的需求和人类的需求进行生态系统的优化,通过青龙湖生态涵养工程吸引更多鸟类定居;大熊繁育研究基地扩建工程项目基于动物友好和人类友好两个方面作为设计路径进行了有别于传统动物园的设计的扩建项目,将游客隐蔽起来,让大熊猫充分展示天性和自然行为。提出应当将生物习性贯穿规划设计的理念真正融入到环城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在生境单元保护与城乡空间规划策略环节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靳东晓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规划应对》为题的报告中指出研究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动植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责任。开展三年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作用意义、理念和方法等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达成“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编制体系,应在国家、省级等宏观层面通过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确定区域生态结构和生态保护网络;市县层面要深化区域生态结构的实施层面,确定生态廊道和斑块的空间尺度,才能把宏观研究的网络落到实处,将三区三线中的生态红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紧密结合;在详细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层面,应当“以动物为本”,结合城市内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将动物的行为和城市空间的建设结合起来,从动物生存需求(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的使用)出发,变革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和构建更生态的空间环境。

清华大学365足球外围平台官网景观学系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助理赵智聪助理教授以《国土自然生态空间规划布局思考》为题的报告指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关于自然、生态相关的空间内容一直存在,既有的很多研究和规划都会涉及自然生态空间的内容,我国也一直在尝试建立起自然生态空间的空间范围,以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国土自然生态空间为人类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国土自然生态空间应如何布局?首先应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优先保证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完整性、原真性和连通性,其次是考虑如何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冲突,如何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最后提出每一寸国土都应该有它的自然生态目标,包括保护质量、发展控制、环境指标和区域特色等方面,每一寸国土空间都有它保护的意义和发展的价值。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干靓以《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建成环境》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城市生物多样性能够最直接被人类所接触和感知,可以有效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对维护城市系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城乡空间可为生物提供各种栖居环境,城市建成环境中生物空间和人居空间在不同尺度以不同形式形成多元重合的全域潜在生境,基层质量和干扰压力是建成环境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两个维度,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首先需要识别和划定保护空间,同时识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城市功能对重要保护区和栖息地以及迁徙廊道的干扰,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冲突的空间、设施等提出管控要求,最后提出生境恢复、修复等措施,保护工程项目清单和布点布线要求,明确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体系和监测机制,融合传导到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专项规划。这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区之外的栖息地,将大型野趣公园和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以补充栖息地和共生栖息地的方式纳入全域保护网络。此外还应构建多源数据整合的生物多样性空间信息数据库作为保护规划的基础信息平台,通过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推动,构建动物友好和自然亲和的生态网络,为市民提供可见可听可感的自然生态福祉。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所长吴洋以《毗河主干下游小流域(金堂段)水生态综合治理规划》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吴洋副所长以金堂县毗河主干下游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对整个流域水资源、水安全、水管理等进行系统性梳理。本着“生态优先、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理念,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工程及管理措施从末端到流域、从水下到岸上,对整个流域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治理,针对毗河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平的目标,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安全几个层面构建15项指标进行定量约束性控制,以期大幅度消减进入河道的污染负荷,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滨水环境,实现毗河生态价值、生活价值和经济价值。

会议最后,毕凌岚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城市区域内维持一定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是保障城市持续的物质与服务供给,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关键,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众福祉。受到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城市区域的生境单元类型涉及人工生境、半自然生境和部分残存自然生境等多种类型。高密度开发建设及高强度的人工干预导致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生境单元蚕食严重、景观网络破碎、环境品质退化,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且用地管控难度较大。本次会议研讨了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保护与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更好保护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生境空间和支撑生物多样性,提出明年将在国土空间规划层面和公园城市建设层面对有关生物多样性一系列技术研讨前沿内容进一步深化,以期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为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想保护所贡献的力量,保护它们,最终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期待来年再聚!

Baidu
sogou